娄烨的《颐和园》(2006)是我看过的最激烈的关于爱情、青春、89一代的片子。
亚马逊原版DVD: amzn.to/2uEx6ML
延绵不绝的性爱和背景中的天安门运动一样冲动,悲情。
电影始于1987年,余虹告别男友,从小镇图门来到北京 —— 进入北清大学。在那里她遇到了纠缠一生的周伟。
余虹是中国电影中前无古人的女性形象,决绝,自毁,视爱情为生命。
她用自己的身体和这个世界对话。
下面《颐和园》中余虹的日记:
“ 有一种东西,它会在某个夏天的夜晚像风一样突然袭来,让你措不及防,无法安宁,与你形影相随,挥之不去,我不知道那是什么,只能称它为爱情。
他的确是我一直在心里想要遇见的那个人,好像我一直在等待着他的出现,等待跟他相遇。在今天,愿望变成眼前的现实,可是我又害怕这个人的出现,因为我害怕随之而来的危险。但是,就现在而言,我还没有害怕到不敢有所行动的程度。因为在心底里,他是值得我信赖的。
如果不是在一种理想中来考查我的生活,那么生活的平庸将使我痛苦不堪,而在我怀有这种念头的时候,我们碰见了,你走进了我的生活。你是我最优雅的朋友,这并不困难,因为一看到你我就知道了,你和我站在世界的同一边。
更何况,我们还有那一次彻夜的长谈。但是我们的关系里仍有不纯之处,它不能以愉快和不愉快而论。我只想生活地强烈一些,这个态度在你和我的关系里再明显不过了。因为有些时候,情况显然是我把自己的心意强加于你了。
欲望受到轻视,行动定要受阻。就是在爱情里我也体会到这一点。根本不存在出路,只存在幻想……幻想……这致命的东西……
“我要跟你分手。”“为什么?”“因为我离不开你了。”
我诅咒我自己,愚蠢茫然。心里总是出现这样的幻觉,在我这样如饥似渴急不可待地想见到他的时候,其实我已经跑过了头,我以为你在远处,而你静静地从旁边抓住了我的手。”
凝视着镜子里自己的脸,这不是一张少女的脸,而更像是一张成熟女人的脸。错综的心愿,早熟的感情,太多冷漠的情绪,全写在脸上。一看自己这张脸,就想起旁边的另一张脸。真希望镜子里能同时出现这样的两张脸。”
一个懂法律的同事告诉我,这类事情不违法,但不道德,什么是道德?两个人在一起,我觉得这才是道德。我和他彼此熟悉,我和他彼此身体熟悉的时候,我对他放心,从而对成功怀有勇气。
为什么我总是急于同你们——我的男孩子们,做那件事?这是因为,只有在那件事的进行中,你们才懂得我是善良的。我试过多少种办法,可最后还是确定了这个极为特殊,直接了当的方式,我已经一劳永逸的使两个或三个异性了解了我,理解了我的善良和仁慈。
你心里没有我,我心里没有你,可是只要你在我身边。我就很高兴。
人其实是愿意孤独的,人也是愿意死亡的。要不然,为何偏偏与最心爱的人作对,为何对眼前的一切漠然,而去注目永不可及的事物呢。
我对他的热情不会持续很久,我知道自己可一个人可以拮据度日,但要是换作两个人,这样的生活只能让人心生憎恨。以和他接吻,但是并不可能为他停留。
现在,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,贫穷都和我紧紧相连。可以看出,为了欲望和浪漫的天性,我的确付出了代价,但是生活再艰难,我也不会失去活下去的勇气。像我们这样的人,注定是这样的命运。昨天读到一句话:战争中你流尽鲜血,和平中你寸步难行。
无论自由相爱与否,人人死而平等,希望死亡不是你的终结,憧憬光明,就不会俱怕黑暗。”